2022
■民国 白缎地广绣百鸟纹对襟长氅衣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提梁壶及温炉
位于广州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内,有一座特别的博物馆,里面呈现的藏品,都是当年从这里走向并影响了世界的中国商品和工艺品,见证了十三行在中西贸易、文化交流史上书写的辉煌,没错,那就是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它自2016年成立并对公众开放至今,或许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座博物馆里面有5000多件藏品,几乎都是来自同一位收藏家——王恒,一位做音响产品出身的企业家。他坦言,玩收藏的初衷是想把企业的产品做得更好。他进入收藏领域二十多年了,企业不仅因此而发展壮大,产品进入到了国际舞台,而且他的收藏,更构筑起了一段段的“可见历史”,他说,“我收藏的是器物,但研究的是历史。”
人物介绍
王恒 1962年生于广州,广州市迪士普音响博物馆馆长,广州市十三行博物馆荣誉馆长,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会长,广州市艺术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向十三行博物馆捐赠5000件(套)藏品
采访期间,王恒手机响起,是一位行内人给他发来了一件“清代”的香炉,他左右对比,又将图片放大细看花纹,“怎么看都感觉是清宫旧品无疑。”他初步判断。但后来又有友人发来参照,进一步比较,结果一致认为,是日本仿清宫的文物,“都算是旧物,日本估计也是差不多时间仿造的,但二者价值就天渊之别了。”“价值会差多少?有没有十倍?”记者马上接话,“起码十倍以上,甚至远远不止。”王恒说,这就是收藏过程博弈的乐趣。
2013年,王恒将自己收藏的广彩瓷器、玉器制品、象牙制品、广绣、优质原木家具、银器、铜器等珍贵文物1600余件无偿捐献给了正在筹建的十三行博物馆,为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筹建和顺利开馆作出巨大贡献。此后直到现在,他还在不断地向十三行博物馆捐赠藏品,已达5000件(套),很多藏品在国内外都很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藏品中获取产品设计理念
此外,他还先后向河源市博物馆无偿捐赠陶器、广彩瓷器、青铜器等359件;向和平县博物馆无偿捐赠陶器、广彩瓷器等106件;向黄埔区海事博物馆无偿捐赠航海仪器、邮票、陶器等743件;向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无偿捐赠钢琴2台、簧风琴3台、古琴2把、黑胶唱片331张……
王恒还给很多其他机构有过或多或少的藏品捐赠,在谈及如何选择收藏门类时,他坦言,“作为广州人,总感觉收藏一些与广州历史文化相关的古玩更合适,而且当时行内对广州的古代艺术品兴趣不大,也是入手的好时机。当时出现在市场上的,最出彩的当数清代十三行时期的外销器物。” 在随意的回答中,透露着他作为本土企业家的使命与社会责任感。当然,他也承认自己有“私心”。“我本来做企业出身,也一直思考如何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如何能让产品的设计体现出更深的文化内涵,如果只关注自己所在的行业,那视野太局限,水平也难以提高,恰好广州十三行时期的外销艺术品,工艺性特别强,尤其能体现工匠精神。”他说。
四年前,王恒的企业迪士普音响签约成为第十八届亚运会官方指定唯一公共广播及智能会议系统,同时也标志着他的企业与他收藏的外销工艺品一样,在国际的大舞台上闪耀。
对话
通过器物弘扬工匠精神
收藏周刊:为什么您收藏那么多古玩,却又不停地把它们捐赠出去?
王恒:我玩收藏,纯粹是对知识的渴望,对历史的兴趣,没有任何功利心。所以,有些文博机构刚好需要一些藏品,而我又正好有相关的,那不如把它们送去更合适的地方,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和价值。任何事物都只是曾经拥有,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拥有一件东西,毕竟生命有限,一生的时间放置于历史的长河,更只是一瞬间的事。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天价”成交的收藏品?
王恒:这是市场行为,很正常。很多藏家在收藏领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遇到一些自己极其想拥有的某一件,如果手上财力允许,追求拥有某一件孤品,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候拥有一千件普品不如拥有一件顶级藏品。
收藏周刊:您有没有追过“天价”藏品?
王恒:这倒没有。实际上,十三行时期的藏品,基本不会出现“天价”。我开始收藏的时候,整个市场关注度还不高。另外,我的定位主要是通过收藏,研究历史,通过器物,弘扬工匠精神。所以,我收藏一直都很理性,既不跟风,也不为“门面”。
收藏周刊:这么多年的收藏对自己企业产品的提高有多少影响?
王恒:随着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产品的要求确实相应提高了不少。另外,玩收藏自然也会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的了解也更加透彻,例如收藏十三行时期的器物,就要了解十三行的历史,收藏铜胎珐琅,则需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与工艺。我一直认为,收藏不应该只注重器物,更应该研究它背后的历史,例如通过收藏广彩,几乎可以窥探出清代的兴衰史,鼎盛时期的广彩工艺最精湛,而衰落时期的广彩最粗糙。
收藏周刊:对新入行的收藏爱好者,您会给怎样的建议?
王恒:首先是找对老师,需要一位正道的老师领入门,其次,贪便宜的心态容易买假,所以要打消“捡漏”的念头。现在大部分人能接触到的古玩,都是已经被数不清的行家、专家看过而剩下的,真正有价值的古玩,不太可能被一位初学者碰到。很多人总幻想通过玩收藏可以“一夜暴富”,可以说,我入行二十多年,从没试过有一件古玩能让我“一夜暴富”。
收藏周刊:还有什么需要警惕的?
王恒:收藏的领域很广,很多都可以收藏,关键是自己的定位和目的要清晰,但切忌跟风。玩收藏一定不要凑热闹,越热门的时候,越要谨慎,越是冷门,相对越容易买到正品。我当年入手十三行时期的器物,正因如此,别人都不关注,我就能买到便宜又好的东西。
收藏周刊:入行这么久,您有没有试过买到假的情况?
王恒:也试过,收藏是需要交学费的。但这样的情况不多,毕竟我选择的多数不算热门,造假的人基本不会关注。当然,有时候又要“明知假都要买”,因为只有当自己搞清楚假在哪里,如何造假,才能让自己更深刻地判断。
收藏周刊:近年不少人会说起,广州总是缺一座比较高端的民营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您会注意到这个现象吗?
王恒:我们都知道北京、上海确实有不少值得称道的民营美术馆、博物馆,但对比之下,是否广州也必须要跟上?我认为不一定。每个地方的文化不一样,广州有独特的“务实文化”,基于这样的文化下,曾经诞生了十三行时期精湛的工艺,我认为这个城市的文化是发扬“工匠精神”的最佳土壤,这一点,其他城市不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