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夜来香,我为你思量......”
留声机中传出充满质感的音乐
仿佛又见到往日尊贵的民国小姐们在舞厅中翩翩起舞的卓越风姿
夜来香,邓丽君
迪士普博物馆在这专属女性的日子里
向女性同胞发出邀请
诚邀各位新时代的“民国小姐”
来到“迪士普音响博物馆”
参加一场跨越时空的体验
,时长00:10
在没有网络的民国时期
妇女们依然能愉快地庆祝节日
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那么她们平常都在怎么消遣呢?
让我们走进民国妇女们的生活一探究竟
进入到民国时期后,传统的陋习、思想逐渐瓦解,女性的思想进一步开化,开始走出家门,体验更多丰富多彩的社会娱乐活动。而正式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在1924年3月的广州,由此妇女们拥有了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间。
(在1924年3月在广州正式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在当时,西方的各种行为方式传入中国
例如以社交为主题的休闲方式
——宴会、茶会、舞会等
日渐为国人所接受
传统的宴会、茶会往往不允许女性参与
但这些西方远道而来的时尚休闲方式
则大大增加了民国女性的参与度
在其中,参加舞会则成为了潮流。上流社会的女性尤爱参加舞会,因为在舞厅中可以自由无拘,尽情展现自我魅力。舞厅里最不能缺少的便是音乐了,每个舞厅都会配备有留声机,播放着时兴歌曲作为伴奏。
许多名媛们为了能在舞厅中大放异彩,纷纷购置留声机,在家中苦练舞技。唱片音乐也因此流行,各种歌曲“络绎不绝”。
其中最最经典的莫过于周璇的一曲《夜上海》,这首歌不仅徜徉于当时的各个舞厅中,在现在听来也是回味无穷。
,时长01:23
除了舞会,留声机也是茶会中的重要成员。茶会也是当时女性热衷参与的休闲活动之一,邀请三五好友至家中小憩,或是到咖啡厅中闲谈,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时候打开留声机,让指针缓缓划过唱片,传出阵阵悠扬乐歌,聚会的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了。
,时长00:19
许多人可能认为民国时期才有留声机,其实最早在清末时我国就有了第一台留声机,并且这台留声机的主人竟是慈禧太后,令人出乎意料。
慈禧太后使用的这款留声机是1904年由美国维克多公司生产的。它在当时被清朝官员从美国带回,送给了慈禧太后当成寿礼,一向不喜洋人物件的慈禧太后竟对它异常珍爱。
当时的美国只有高官才有资格使用留声机,可见这款留声机的珍贵,它还是全世界最早的柜式留声机,历史价值更是重大。
同款留声机在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内也有展示
在迪士普音响博物馆中,还收藏有许多留声机,启动它们,耳边荡漾着唱片传出的优美旋律,好似它们再要去诉说那一个个往日旧事。
除了社交性的休闲活动外,娱乐活动也必不可少。时至民国中期,随着工商业发展,在一些大都市中,茶馆、酒楼、戏院、电影院等大众休闲娱乐场所日趋增多。
一些较为普遍的,充满世俗文化风情的民间娱乐方式,如游艺、看戏、欣赏曲艺表演、看电影等活动,随之然而生。
观看电影也是引进的新式休闲方式之一。民国初年,因为黑暗中可能被男性骚扰,所以几乎没有女性去电影院观看电影。
20世纪20年代男女观众混座禁令被取消后,这种情况随之改变。
当时,最先走进影院的女性大多是知识分子,之后,随着看电影内容的普及,一些机关的职员和女工也开始把看电影作为了一种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
《女青年月刊》也表明,在此时期普通都市女性辛苦工作之余,喜欢借助看电影等形式来获得消遣娱乐,寻求精神上的放松。当时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影院,小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要是想看电影,便会在街头架起放映机一同观看。时至今日,也有一些地方还保留了这种观影习惯。
(迪士普影像博物馆电影机展区)
不想出门却想拥有在茶馆、戏园听戏的体验?没关系,只要打开收音机即可收听同款曲目。要是听腻了,还能调台听听相声、新闻,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趣事了。
玩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的,想要留存记忆,拍照便是不二之选。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国女性迈出家门,走向社会,也更加想留住自己美好的时刻。
许多女学生、富家小姐
由此纷纷涌入照相馆摄影留念
不仅如此,在大城市的街头,也能遇见手持相机的外国摄影师们在街头为这些美丽自信的民国小姐摄影的场景。
老式的放映机与照相机
都收藏于迪士普影像博物馆中
(迪士普影像博物馆照相机展区)
了解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的世界电影发展历程。在与一件件电影老物件的对话和亲近中,见证光影般的时光痕迹,影像世界的魅力也在这里流转。
当我们看着放映机缓缓转动的齿轮,欣赏着流传下来的一张张古老的照片时,好似穿过时光的长河,回到旧时生活,又重新看见这些女性们言笑晏晏的明媚模样。
想要近距离体验民国生活,当一回“民国小姐”
不用坐上时光机,只要带上身边的姐妹朋友
来到迪士普博物馆参加这一场体验
便可重温旧时光景!
在3.8女神节当天
身穿旗袍来到迪士普博物馆
参加博物馆的民族文化主题打卡
发朋友圈集赞18个的女神们
都能免费体验鉴赏顶级HIFI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