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传承有我

科学家精神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于2016年11月25日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30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在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在此,我们致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结合中宣部、中国科协推出的微视频,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面几位科技工作者的感人瞬间和传承他们的这种精神吧!

 

袁隆平

1930-2021 

“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中华拓荒者,让亿万中国人远离挨饿,一直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技术,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邓稼先

1924-1986

 

“两弹元勋”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毅然放下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为祖国奉献他的一生,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勇挑重担、身先士卒,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两弹事业上执着追求,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他的年华与智慧献给祖国,并给我们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钱学森

  1911-2009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他始终没有忘记年轻时候自己许下的誓言,始终不忘自己的归国理想和报国之志。历经5年归国路,1955年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顾方舟

 1926-2019

“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顾方舟“以身试药”,冒着瘫痪的危险,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和刚满月的儿子当做疫苗的第一个试用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可怕的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消灭“脊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糖丸”精神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斗向前,砥砺前行。

 

林俊德

 1938-2012 

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

林俊德曾说:他这辈子有三个没想到,上大学,做将军,当院士。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一直到生命最后,他都和国家命运绑得这样紧。在他生命倒计时的日子里,把病痛甚至生命的长度都抛在脑后,依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对林院士这一代优秀知识分子而言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不折不扣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践行,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英雄。

 

黄旭华

 1924-至今

“中国核潜艇”之父

1964年,黄旭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默默无闻,寂然无名,以国家为重,群众为先,用无怨无悔的赤诚之心,为群众幸福而奋斗,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孙家栋

 1929-至今 

“两弹一星”元勋,航天事业开拓者

孙家栋院士是我国航天事业60余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我国航天事业60余年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余年放卫星的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孙家栋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多个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

 

传承有我

迪士普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是我们科普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未来,迪士普博物馆将建设成为更具代表性、社会公益性的科技教育服务平台,开办各类学术研讨会、研学课程、科普活动等。培养公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公众动手实践的能力,营造国人热爱科学、创新科技的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太阳;一座博物馆,可以为我们展开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巨著。迪士普音响博物馆收藏着横跨东与西、纵越千百年的经典声音的记忆,是我们走进声频世界的一把钥匙。迪士普影像历史博物馆以视频发展史上各阶段经典设备为牵引,以视频发展的文化底蕴为内核,承载影和像的精彩记录,带我们走进视频科技的历史世界。

编辑:吴敏怡

审核:姚金泉